2009年10月20日

[閒聊]USB隨身碟使用十恨

Standard

偶然間想到的, USB界面普及率相當高, 高到你不用還會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步, 但它也有種種的缺點...

  1. 太肥


    很多人應該都有經驗, USB隨身碟的機身寬度超過2公分, 結果插一支下去, 變成兩側都不能再插東西。像之前ASUS甚至還設計出田字型排列的USB插孔, 不知是腦殘還是沒在用USB界面的產品...所以我在選購隨身碟產品時, 就會特別挑選瘦小的產品, 像之前買的Imation NANO Pro 16G。讀卡機也挑選拉線式設計的
  2. 太長

    這部份影響比較大的是筆電的使用者, 筆電使用空間常是吋土吋金, 不管USB孔在那個方向, 有突出物就是會增加操作上的妨礙, 尤其是USB孔集中在右邊的, 讓習慣右手使用滑鼠的人常礙到滑鼠的使用空間。這部份的問題跟無線滑鼠的接收棒一樣...過長的接收棒也是會造成滑鼠使用上的麻煩
  3. 太慢


    廉價的USB隨身碟多半只有11MB/s的寫入速度, 如果是隨身聽產品的話, 甚至可能只有5~6MB, 當在搬移大量檔案時(尤甚是一堆小檔的時候), 就會顯得相當痛苦, 壓縮成單一檔案再丟可能還比較快。而隨身硬碟基本上都有20~30MB/s的速率
  4. 容量太小


    早期購買的, 或贈送的隨身碟容量往往只有64M、1G或2G。在現在動輒數百MB或數G的ISO檔搬移又必需要先切割才能傳送...囧rz
    三年多前買的60G隨身硬碟現在也面臨容量不夠我塞東西的程度, 變成塞東西都要做出不少取捨, 這個問題隨著影音檔案日漸肥大, 大概一直都會存在吧...
    而這些容量太小的隨身碟...雖然還能用...但要丟也不是要留也不是...
  5. USB接觸不良

    USB界面天生就容易接觸不良...有時不小心碰到一下就會斷訊...當傳檔傳到一半時碰到的話就囧了...而且有時明明是插在USB2.0的孔, 但會因為訊號不佳, 而被降速度USB 1.1的速度...
  6. 過亮刺眼的燈號


    這也是令我相當垢病的一點。不知是時尚還是流行, 現在很多3C產品的燈號喜歡用藍色LED燈, 偏偏又做得相當得亮又刺眼, 讀取寫入時瘋狂的閃動, 害我常要拿東西蓋住它它...
  7. USB電力不足以驅動

    這比較常發生在隨身硬碟上, USB2.0供電為5V 500mA, 但隨時間及使用磨損後, 會讓電力傳送過程有較多的損耗, 導致隨身硬碟無法順利啟動, 可能是插孔不好也有可能是線材不佳...有時會為了驅動硬碟耗上老半天的功夫-_-|||
  8. 沒有前置USB太難插入

    早期的桌機多半沒有做前置USB, 為了要插個USB, 往往要忍著被電到的痛苦在主機後面找插孔(如果主機又靠牆的話....), 而前置USB往往又是品質最差的, 隨身硬碟常常是沒有辦法驅動的...
  9. 遇到只有USB 2.0 FULL SPEED的電腦


    其實就是指USB1.1啦。USB進入到2.0的時候, 重新定義了USB的速度, USB 2.0 Hi-Speed是指最高可達480Mbps, USB 2.0 Full Speed指只有11Mbps。11Mbps有多慢? 連100MB的資料要花超過1分半的時間才能傳得完。
    而有些附USB HUB的產品, 像鍵盤...之前有看過寫著「符合USB 2.0 Full Speed」, 這上面附的USB HUB我大概幾乎不會想用它吧...
  10. 產品總是灌水說最高可達480Mbps

    「最高可達」, 講得有點保守...實際上能夠達到240Mbps就已經是相當優秀的USB產品了, 所謂480Mbps真的只是理論值...幾乎沒有公司敢拿出實際值的數據當作宣傳...

0 讀者回應: